近日,地理科学与旅游文化学院研究生王耀椿作为第一作者(导师吴乃成教授为共同一作),以宁波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环境领域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7.963)上发表了题为“Small run-of-river hydropower dams and associated water regulation filter benthic diatom traits and affect functional diversity”的最新研究成果。
目前世界范围内一半以上河流受到筑坝影响,且小水电数量已达到82891座(中国约占51%)。尽管小水电在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如发电、灌溉)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研究筑坝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很大程度了解人类活动对水生态环境的干扰及强度,为绿色小水电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底栖硅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3个小水电对硅藻功能性状、物种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发现这些指数在取水口上下游以及出水口上下游河段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功能丰富度、冗余度和均匀度差异尤其显著。此外,硅藻功能性状因受到小水电的影响呈现功能性适应(由适应激流生境的物种性状向适应缓流生境的物种性状转变,图1)。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受水文、理化因素(特别是流速和水深)的共同影响。因此,未来研究应基于小水电的长期监测,研究其对水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确定生态流量、提高河流连通度,从而协调生态保护与水电开发。该研究对我国山区小水电的合理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图1:小水电建设对底栖硅藻功能性状的影响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506406)、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XDA230801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330140)的联合资助。文章链接://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1076440?dgcid=co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