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12:30—16:35,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马仁锋老师、袁海红老师带领22级地理科学(师范)班同学来到宁波市第四中学,开展了一场高中校园参观、地理课堂示范观摩与评课活动,受到宁波市第四中学校领导和地理教研组的热忱接待。
根据《地理教研创新训练》课程目标要求,本次活动邀请了正在宁波市第四中学进行教育实习的21级地理科学(师范)班同学,按照同课异构授课的形式讲授中学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部分内容,随后进行了师生评课与教学设计讨论、交流。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在解读课标、分析学情、建立地理教学逻辑等方面有极大收获,对课堂活动设计和实际授课讲演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实习实习教师张盈欣同学讲课
实习教师刘晴同学讲课
一、同学们从宁波四中骆老师介绍中感受百年学校的历程、理念与空间
进入校园,宁波四中的骆海军老师首先为师生一行介绍了四中辉煌的建校历史。浙江省宁波市第四中学创办于1845年。在179年的沧桑巨变中,宁波市第四中学如同三江涌潮,激荡向前。宁波市第四中学先后扩并七校,六易校名,九迁校址,经十几代志士仁人的辛勤耕耘,传承“诚·朴·爱”校训,秉承“百年崇信、多元毓才”的办学理念,跨越三个世纪,四中桃李芳香全球。
骆海军老师带领同学们简单参观了宁波四中的校园环境,学校设置了特色的教师、学生微笑墙,取消班主任制度、采用导师制,使得几乎每位老师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和教学中来,提升了老师的责任感。现今,宁波市第四中学锐意创新、精耕勤耘,率先成为浙江省现代化学校、浙江一级特色示范学校、浙江一级重点中学,教育质量与社会声誉与日俱增。
二、同学们来到四中微格教室观摩实习教师的同课异构地理授课
张盈欣学姐以漓江之行为线索,以空间变化为基础,巧妙地将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串联起来,并围绕地貌景观图开展地貌识别、地貌特点、地貌成因等讲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设计细致用心,按照漓江自上而下逐步介绍地貌,在初步掌握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后,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强调了对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刘晴学姐借20元、10元人民币背面的不同景观导入课程,以流水作用为线索,逐步引出具体地貌的特点及其成因。刘学姐在授课过程中语言风趣幽默,较好调动课堂氛围,并利用导学案配合板画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记忆。在与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也注意了做题方法的渗透,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同学们感知一线老教师点评实习教师授课的成长与得失
示范课结束后,四中的江文政老师、骆海军老师结合丰富的中学教学经验,从课程线索、地理“三板”、导学案、课堂调控能力等方面对课程进行系统性评价,对同学们提出的教学设计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马仁锋老师对以上同课异构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向同学们提出几个重要的问题:“地貌课程导入的方式有哪几种,以及对应的设计思路是怎样的?”“复习课和新课从设计上会有什么不同?”“教学核心主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大三学生应当如何做好准备?”启发同学们对于地理教研的思考。
此外,在宁波四中进行教育实习的学长学姐也从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实践教育和其他活动四个方面内容为同学们分享了一个多月实习的经验,为22级同学明年的教育实习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结语
历时半天的宁波四中校园参观、实习教师同课异构示范课、四中老教师评课活动,同学们了解到宁波四中悠久的历史文化、超越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校园生活,感受到实习教师和一线老教师在课标解读、教材剖析、课程设计等方面理解异同。
通过同课异构的观摩形式,同学们对《地理教研创新训练》课程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认识到教学设计理论在实际授课效果中的体现。21级地理科学(师范)学姐的实习汇报,也使22级同学明确了未来职业道路的规划方式与实现形式。相信在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同学们能够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展自主有效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为未来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宓欣芸 、姚源、 叶含菲 、马仁锋
图片:叶含菲、 宓欣芸 、朱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