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师生参加2024年浙江省地理学会学术年会暨亚热带山地生态环境论坛
2024年10月19日至20日,由浙江省地理学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的2024年浙江省地理学会学术年会暨亚热带山地生态环境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李加林教授、马仁锋教授、杨晓东教授、陈妤凡讲师等15名师生积极参与了此次盛会,并在多个分会场上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取得了广泛关注与好评。
在大会特邀报告环节,我系杨晓东教授以“海陆关键带植物多样性的变化与驱动机制”为题,阐述了海陆交界带这一关键生态系统中植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杨教授的研究成果为理解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自然地理与气候变化专题分会场,高梅香教授委派研究生作了题为“摸清土壤动物家底,提升农田土壤质量”的报告。她通过分析土壤动物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出了通过改善土壤动物多样性来提升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措施,为农业生产和生态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人文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分会场,宁波大学的多位教师和学生在人文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分会场中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陈妤凡讲师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大气污染源排放的结构解析——以浙江嵊州为例”为题,探讨了如何在国土规划中有效识别并减缓大气污染,提出了创新的规划思路。黄颖颖硕士则以“乡村振兴视角环海湾民宿集聚的公共设施匹配研究——浙江象山县蟹钳港案例”为题,探讨了乡村民宿集群发展中的基础设施规划问题,提出了通过改善公共设施来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秦凯硕士作了题为“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地标塑造的融合路径:宁波案例”的报告。他以宁波市为例,分析了如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结合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地标塑造,提出了新的融合路径,得到了与会学者的高度评价。
在生态遥感与遥感应用分会场,宁波大学地理学硕士生张书做了题为“基于连续变化检测和分类算法的动态遥感指数构建”的报告。他的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指数构建方法,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了更加精确和高效的工具。闫旭倩硕士的报告“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中国高分辨率XCO2时空变化”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她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分析了中国XCO2的时空分布特征,为碳排放监测与控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在地理教育分会场,马仁锋老师分享了《地理学与中小学海洋社会教育路径》的研究报告,系统回顾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所涉及海洋自然科学的知识,立足学校现行课程视域解析海洋自然科学知识的体系特征及潜在创新空间,结合国家海洋教育战略研判中小学海洋自然科学教育的态势与转向,在此基础上以广东省徐闻珊瑚礁保护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研学实践提出中小学开展海洋自然科学的社会教育路径。此外,马仁锋教授还担任该分论坛评议人。
在10月19日晚举行的研究生论坛上,我系研究生们也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刘畅以“中国沿海地区人口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联性与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为题,探讨了人口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提供了新的思考。宋佳琪的报告“关于乡村产业与三产融合发展的调研——以宁波市蟹钳港为例”则探讨了乡村产业的多样化与融合发展模式,提供了实际案例与理论支持。
浙江省地理学会和本次会议组织委员会为了鼓励广大青年教师与研究生,本次大会还举办了青年优秀论文竞赛。经竞赛评委的评审和质询,秦凯同学获得了青年优秀论文奖,黄颖颖同学和刘畅同学获得了优秀青年报告奖。
我系师生在此次年会中展现了他们在地理学科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创新能力。无论是资深教授还是年轻研究生,他们的研究都紧扣当前学术前沿和社会需求,展示了宁波大学在推动地理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贡献。未来,我系将继续发挥学术引领作用,为浙江省地理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详细报道见浙江省地理学会官微和浙江师范大学会议报道。
作者:宋佳琪、马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