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型硕士学位点
0814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本学位点于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始招收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2011年获批为土木工程一级硕士学位点。学位点设于博彩导航 ,是土木工程浙江省一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五年来,本学位点承担各类纵向项目近200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5项、省部级项目55项、宁波市科技局择优委托重大项目1项、宁波市科技局重大项目3项,横向项目5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亿元。获得各级科研奖励18项,其中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70项,实用新型专利13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4项。学位点现有教学科研人员96人,含正高职称22人,副高职称37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54名,其中国家级人才2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何梁何利科学奖获得者1人,省级人才4人,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2人、第三层次10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2人、第三层次2人,宁波市“3315”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宁波大学“浙东学者”2人、“浙东青年学者”3人。拥有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滨海城市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加拿大可持续城市排水联合实验室、宁波市能源地下结构重点实验室、宁波市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等教学与科研平台,同时拥有宁波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和岩石力学研究所两个校级研究院。土木工程一级硕士学位点负责人为李俊华教授, 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和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项,出版专著2部、参编国家和行业团体标准7部,发表论文80余篇,获中冶集团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一级学位点下设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 与隧道工程等5个研究方向。土木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点下设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5个方向。
1、岩土工程:方向负责人为王艳教授,宁波市拔尖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等多项课题。学术骨干有杜时贵教授(何梁何利科学奖获得者、浙江省特级专家)、郑荣跃教授、夏才初教授、刘干斌教授、张日红教授、罗战友教授、雍睿教 授、叶军教授、邓岳保教授、熊勇林副教授、齐昌广副教授、高游副教授、张婉璐副教授、黄强博士、陈冠年博士等。研究方向包括岩土体力学特性、边坡稳定性,多物理场岩土力学、软基处理与基础工程、环境岩土工程等。研究重点为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能源地下工程与地下储存,多物理场岩土力学理论及应用、环境岩土工程、软基处理、桩基工程、软土地下工程、岩土工程信息化技术等。
2、结构工程:方向负责人为李俊华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和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项。学术骨干有王新堂教授、严蔚教授、王万祯教授、章子华教授、宋晓刚副教授、盛涛副教授、张振文博士、周春恒博士、王轩博士等。研究方向包括钢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装配式结构,结构抗震、抗火及加固修复等。研究重点为新型钢结构及组合结构体系、装配式结构性能及其工业化应用技术、结构抗震抗火设计理论及灾后加固修复技术等。
3、市政工程:方向负责人为吕文洲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新世纪 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宁波市拔尖人才。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宁波市工业攻关及社发项目等多项,发表论文50余篇。学术骨干有朱志伟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于旭彪教授、谷汉斌教授、高华生教授、王侃副教授、李兵副教授、于洁副教授、吴伊波副教授、余振勋副教授、甘慧慧副教授、姚志远副教授、马钊 副教授等。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一)学术型硕士学位点理论与技术、水质安全理论与技术、给排水工艺研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等。
4、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向负责人为巴明芳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波市拔尖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宁波市重大专项项目子课题2项,技术服务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学术骨干有赵汝和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王建民教授、贺智敏副教授、汪晖副教授、房小梁副教授、孙琦博士及张娜博士等。研究方向包括低能耗绿色新型建材开发、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及其耐久性评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结构抗灾性能研究与损伤识别、混凝土结构智能监测自修技术、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与噪声防治、城市建设防灾减灾等。
5、桥梁与隧道工程:方向负责人为丁勇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浙江省、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桥梁与道路工程研发与技术服务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学术骨干有丁勇教授、祝会兵教授、布占宇教授、谢文副教授、袁丽莉副教授、揭志羽副教授、汪炳博士、王晓英博士、陈田博士等。研究方向包括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桥梁振动与控制、桥隧检测加固技术与可靠性分析、桥梁隧道及其连接线运营与管理。研究重点为装配式、无缝化、组合结构等新型桥梁,新材料桥梁加固,桥梁环境振动与抗震,道路结构优化、公路与交通的风险评估与管控等,相关科技成果已在宁波市乃至全国的桥梁与道路工程中获得成功应用。
0705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源于宁波师范学院1982年创建地理系地理教育专业,现有地理科学(师范)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本科专业,是在宁波大学 2006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点基础上于 2018年获批升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单位,设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海岸海洋地理学4个二级学科方向。
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高,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76%,博士学位占比97%,拥有国家优青2人、浙江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 层次获得者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获得者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宁波市社会 科学带头人3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才10人。同时聘任兼职导师30余人,主要包括浙江省及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文化与旅游、测绘与遥感、水利、农业农村等事业及企业机构教授级高工,以及中学特级教师、各地市教研员等,以加强在校生与行业一线菁英的实践联系,实现地理学研究生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职业素养与理论教学高效契合。
地理学一级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宁波市A 类重点学科,拥有“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宁波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宁波市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大学遥感测绘产业技术研究院、宁波大学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研究中心、宁波大学国际滨海自然地理与生态安全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及校级研究基地。学位点以学科建设为契机,以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抓手,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近3年,学生公开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100 余篇,其中在中文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被 SCI/SSCI/ EI收录的学术期刊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等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资助20余人次学生到国外(境外)高校交流学习和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等。近年来,硕士毕业生考入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Humboldt–Universitat zu Berlin)、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30余人次;连续3年研究生就业率均在100%。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李加林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中国科 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入选浙江省万人领军人才、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5项(含重点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从事海岸带资源环境、生态经济、遥感与GIS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 SCI/SSCI及国内各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科研奖多项,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高超教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自然地理学博士、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旱涝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项10余项,荣获 2015年河南省水利科学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发表SCI源刊论文20篇、中文核心期刊70余篇,出版专著2部。
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马仁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学博士后、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经济与文化地理学、陆海国土空间规划和海洋资源 环境经济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省部级项目9项,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独著《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浙江省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及其地域管制》,参编教材4部,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等荣誉7次。
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孙伟伟教授,同济大学博士、武汉大学博士后,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21),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0),浙江省杰青(2018)。担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高光谱遥感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黄土高原遥感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测 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测绘学会常务理事。担任遥感领域国际顶级期刊 IEEE TGRS的副主编,Photogrammetic Record和GI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的编委,中国遥感期刊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和《遥感学报》的编委。担任第六届全国成像光谱对地观测学术研讨会大会组委会主席、第二、三、四、五届中国湿地遥感大会组委会委员。长期从事海岸带高光谱遥感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遥感领域SCI期刊论文1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4篇,论文被引用3500余次,H指数34;出版学术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获得“中国测绘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1)、宁波市青年科技创新奖、中国测绘学会青年测绘科技人才奖。成果已经应用于多颗国产卫星在轨测试和核心技术攻关,受到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等的肯定性评价。
学术带头人、硕士生导师沙龙滨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丹麦奥胡斯大学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古气候、古海洋环境变化,以及南北极高纬地区的古海冰变化和反演。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 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7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完成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中国南北极专项计划等国内 外重大课题;在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Paleoceanography,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Holocene, Journalof Quaternary Science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地理学(一级学科学位点)下设4个二级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特色:
1、自然地理学: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环境的作用,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探讨人类与自然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全球变化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在自然资源评价、全球气候变化、灾害风险评估、土壤与植物地理学等方面优势明显。学术骨干有高梅香教授、吴乃成教授、杨晓东教授、葛体达研究员、祝贞科研究员、孙艳伟副研究员、罗旭博士、徐羽博士、吴燕娟博士、母红丽博士、蒋少晶博士等。
2、人文地理学:聚焦海岸海岛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规律,紧扣滨海地区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产业集群与海洋经济、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前沿理论与方法开展课题研究与人才培养,在海洋经济地理学与陆海空间规划、土地利用与乡村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与交通规划、遗产保护与文化地理学等方面优势明显。学术骨干有林雄斌教授、庄佩君教授、乔观民副教授、冯秀丽副教授、袁海红副教授、刘永强副教授、高兴川副教授、陈妤凡博士、金文纨博士等。
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致力于3S技术集成理论与方法的探索研究,围绕滨海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滨海城市健康发展、滨海生态环境保护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与人才培养;在3S技术集成理论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遥感数据智能处理与解译、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等方面优势明显。学术骨干有杨刚副教授、冯添副教授、王利花副研究员、王煜淼博士、刘围围博士等。
4、海岸海洋地理学:关注人类活动对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作用及海洋环境演变,并应用地球系统的原理,探讨人类与海岸带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全球变化对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及海洋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在海岸带环境演化与管理研究、海洋沉积动力过程研究、海洋生物及环境演变等方面优势明显。学术骨干有李冬玲研究员、徐皓副教授、孙超副研究员、曹罗丹副研究员、 刘永超博士等。
(二)专业型硕士学位点
0859土木水利
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学位点是201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学位点设于博彩导航 ,是土木工程浙江省一流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浙江省土木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滨海城市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等教学与科研平台。近5年来,本学位点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等150余项,横向项目3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亿元。获得各级科研奖励18项,其中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专利与计算机著作权百余项,编制地方标准 10部。学位点现有教学科研人员96人,含正高职称22人,副高职称37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54名,其中国家级人才2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何梁何利科学奖获得者1人,省级人才4人,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151人才1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2人、第三层次 2人,宁波市“3315”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宁波大学“浙东学者”2人、“浙东青年学者”3人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学位点负责人为丁勇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桥梁与道路工程研究所所长,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0项,土木工程科技研发与服 务项目2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专利、软著等80余篇,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奖1项,宁波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 优秀论文奖1项。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学位点下设土木工程(085901)、水利工程(085902)、市政工程(含 给排水等)(085905)等3个领域。
1、土木工程领域(085901):负责人为丁勇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 青年学科带头人。土木工程领域为浙江省土木工程一流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术骨干有杜时贵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郑荣跃教授(浙东学者)、夏才初教授(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李俊华教授(浙江省新世纪151第二层次人才)、巴明芳教授(宁波市拔尖人才)、祝会兵教授、布占宇教授、王万祯教授、严蔚教授、刘干斌教授、罗战友教授、雍睿教授、叶军 教授、章子华教授、诸葛萍教授、邓岳保教授、王艳教授、熊勇林副教授、贺智敏副教授、谢文副教授、袁丽莉副教授、揭志羽副教授等3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与地下建筑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建造与管理等。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横向及地方合作科研经费排名全校第一,发表学术论文近400余篇,其中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5部,授权发明专利30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宁波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编制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10部。
2、水利工程领域(085902):负责人为朱志伟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学术骨干有谷汉斌教授、黄标副教授、钱宇副教授、甘慧慧副教授、姚志远副教授、卢鼎南副教授等,国家级、省部级特聘专家及优秀青年人才。研究方向包括城市水利及水环境治理、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和近海工程及水环境工程、城市水文与水资源管理。研究重点为排水系统内的水动力学问题、城市防洪排涝及防灾减灾、城市水环境的维持改善与治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河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的水动力环境等。方向获批浙江-加拿大可持续城市排水联合实验 室,实验室联合了该领域世界顶尖科学家团队资源,拥有现代化的实验室与先进的测量仪器,注重学生国际视野与多学科交叉能的培养。研究团队聚焦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与三峡集团、宁波水务环境集团、宁波市政工程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三年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重点研发项目、宁波市重点项目“3315”创新团队、宁波市顶尖人才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近100篇,参编美国土木工程协会ASCE、国际水利环境学会IAHR学术专著3项。
3、市政工程(含给排水等)领域(085905):负责人为于旭彪教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宁波大学浙东青年学者,浙江省“污水零直排”建设组专家,宁波市“五水共治”办专家,宁波市“最美治水人”获得者。学术骨干有朱志伟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吕文洲教授、高华生教授、王侃副教授、李兵副教授、程军蕊副教授、吴伊波副教授、于洁副教授、甘慧慧副教授、姚志远 副教授和黄标副教授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水环境污染过程与修复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优化与设计、环境生物技术等。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16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6项、厅市级项目12项;横向课题207项,经费 5200余万元,科研总经费6000余万元;发表论文130篇,其中高水平论文102篇;获发明专利13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
095138 农村发展领域专业硕士点
农村发展领域专业硕士点依托地理学科在农村发展领域的师资队伍和科研优势,以地理学及学校相关涉农学科为基础,紧密结合当前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和国土空间规划等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新时期农村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土地制度、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与管理、空间规划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农村发展领域拥有一支以教授、副教授为主的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师资队伍,具有较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较强的教学科研成果与社会影响力。近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省部级课题30项,承担浙江省和宁波市等政府、事业单位委托各类课题50余项,共建浙江省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东海研究院、宁波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研究基地与科研平台。在农村发展相关领域发表和出版论著100余篇,多篇论被SCI/SSCI收录,多篇决策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农村发展领域现有3个重点研究方向:(1)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管理;(2)农村自然资源与环境治理;(3)农村国土空间规划与利用。农村发展领域负责人为林雄斌教授,北京大学理学博士,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青年优秀人才)、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第三层次)、宁波市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宁波大学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交通地理与城乡规划发展等领域的教研与科学研究。主要学术骨干有李加林教授、马仁锋教授、吴乃成研究员、杨晓东教授、孙伟伟教授、高梅香教授、刘永强副教授、冯秀丽副教授、袁海红副教授、杨刚副教授、乔观民副教授、高兴川副教授、王利花副研究员、孙超副研究员、李一副教授、母红丽博士等,以及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相关导师团队。
联系地址:博彩平台导航-博彩导航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74-87600337
邮编:315211
E-mail:wangyaoyao@navbc88.com
导师简介: //tutors.eol.cn/web/index/indexb?service_id=36&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