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5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源于宁波师范学院1982年创建地理系地理教育专业,现有地理科学(师范)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本科专业,是在宁波大学 2006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点基础上于 2018年获批升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单位,设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海岸海洋地理学4个二级学科方向。
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高,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76%,博士学位占比97%,拥有国家优青2人、浙江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 层次获得者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获得者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宁波市社会 科学带头人3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才10人。同时聘任兼职导师30余人,主要包括浙江省及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文化与旅游、测绘与遥感、水利、农业农村等事业及企业机构教授级高工,以及中学特级教师、各地市教研员等,以加强在校生与行业一线菁英的实践联系,实现地理学研究生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职业素养与理论教学高效契合。
地理学一级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宁波市A 类重点学科,拥有“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宁波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宁波市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大学遥感测绘产业技术研究院、宁波大学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研究中心、宁波大学国际滨海自然地理与生态安全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及校级研究基地。学位点以学科建设为契机,以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抓手,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近3年,学生公开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100 余篇,其中在中文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被 SCI/SSCI/ EI收录的学术期刊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等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资助20余人次学生到国外(境外)高校交流学习和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等。近年来,硕士毕业生考入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Humboldt–Universitat zu Berlin)、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30余人次;连续3年研究生就业率均在100%。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李加林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入选浙江省重点人才入选者、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5项(含重点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从事海岸带资源环境、生态经济、遥感与GIS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 SCI/SSCI及国内各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科研奖多项,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高超教授,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自然地理学博士、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旱涝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项10余项,荣获 2015年河南省水利科学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发表SCI源刊论文20篇、中文核心期刊70余篇,出版专著2部。
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马仁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学博士后、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经济与文化地理学、陆海国土空间规划、中学地理课程-教材-教法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省部级项目9项,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独著《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浙江省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及其地域管制》,参编教材4部,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等荣誉7次,入选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带头人、宁波市理论工程“三十人”。
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孙伟伟教授,同济大学博士、武汉大学博士后,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21),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0),浙江省杰青(2018)。担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高光谱遥感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黄土高原遥感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测 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测绘学会常务理事。担任遥感领域国际顶级期刊 IEEE TGRS的副主编,Photogrammetic Record和GI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的编委,中国遥感期刊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和《遥感学报》的编委。担任第六届全国成像光谱对地观测学术研讨会大会组委会主席、第二、三、四、五届中国湿地遥感大会组委会委员。长期从事海岸带高光谱遥感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遥感领域SCI期刊论文1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4篇,论文被引用3500余次,H指数34;出版学术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获得“中国测绘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1)、宁波市青年科技创新奖、中国测绘学会青年测绘科技人才奖。成果已经应用于多颗国产卫星在轨测试和核心技术攻关,受到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等的肯定性评价。
学术带头人、硕士生导师沙龙滨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丹麦奥胡斯大学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古气候、古海洋环境变化,以及南北极高纬地区的古海冰变化和反演。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 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7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完成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中国南北极专项计划等国内 外重大课题;在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Paleoceanography,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Holocene, Journalof Quaternary Science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地理学(一级学科学位点)下设4个二级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特色:
1、自然地理学: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环境的作用,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探讨人类与自然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全球变化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在自然资源评价、全球气候变化、灾害风险评估、土壤与植物地理学等方面优势明显。学术骨干有高梅香教授、吴乃成教授、杨晓东教授、葛体达研究员、祝贞科研究员、孙艳伟副研究员、罗旭博士、徐羽博士、吴燕娟博士、母红丽博士、蒋少晶博士等。
2、人文地理学:聚焦海岸海岛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规律,紧扣滨海地区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产业集群与海洋经济、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前沿理论与方法开展课题研究与人才培养,在海洋经济地理学与陆海空间规划、土地利用与乡村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与交通规划、遗产保护与文化地理学等方面优势明显。学术骨干有林雄斌教授、庄佩君教授、乔观民副教授、冯秀丽副教授、袁海红副教授、刘永强副教授、高兴川副教授、陈妤凡博士、金文纨博士等。
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致力于3S技术集成理论与方法的探索研究,围绕滨海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滨海城市健康发展、滨海生态环境保护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与人才培养;在3S技术集成理论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遥感数据智能处理与解译、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等方面优势明显。学术骨干有杨刚副教授、冯添副教授、王利花副研究员、王煜淼博士、刘围围博士等。
4、海岸海洋地理学:关注人类活动对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作用及海洋环境演变,并应用地球系统的原理,探讨人类与海岸带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全球变化对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及海洋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在海岸带环境演化与管理研究、海洋沉积动力过程研究、海洋生物及环境演变等方面优势明显。学术骨干有李冬玲研究员、徐皓副教授、孙超副研究员、曹罗丹副研究员、 刘永超博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