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滨海城市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
2021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宁波大学滨海城市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是2019年认定的第六批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本创新中心依托宁波大学,同时联合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同济大学、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浙江中铁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宁波工程学院、宁波用躬科技有限公司、中淳高科桩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努力促进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技术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科技成果的系统化、配套化和工业化,提高滨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建设技术水平和运营能力的提高。为推动滨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自主创新,发挥本创新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与技术推动作用,本中心特设立开放研究基金,支持国内外人才到中心工作或利用中心先进实验条件开展研究工作。
资助范围
开放课题围绕本创新中心主要研究方向,资助具有重要工程意义、前瞻性和应用前景的研究项目,本年度主要资助的研究方向如下:
课题一:满足盾构切削条件和一定力学性能要求的隧道管片钢纤维混凝土和聚合纤维混凝土研究。
课题二:隧道不同埋深工况下短期服役的钢纤维混凝土和聚合物纤维特殊管片力学性能研究;盾构机拼装工况下钢纤维混凝土和聚合物混凝土特殊管片力学性能研究。
课题三:机械法联络通道1:1切削模型中测试研究。
课题四:复杂工况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数字仿真研究。
课题五:城市轨道交通机械法联络通道关键技术创新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课题六:机械法联络通道有关的缩尺模型试验研究。
申请资格
国内外相关领域高级、中级科技人员、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均可申请本中心开放基金。
资助金额
开放基金的资助强度每项6~8万元,总计拟资助6项。
项目执行期限
项目研究期限为2年,本年度项目执行期为2021年5月1日-2023年4月30日。
考核标准
每个开放基金资助课题应发表相关论文。论文数量、质量及署名要求如下: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其中至少1篇被SCI或EI检索。
宁波大学合作者(中心成员且参与课题)需列为论文的共同作者,作者单位之一须标注本中心(宁波大学滨海城市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Coastal Urban Rail Transit,Ningbo University)。
署名中心成员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核心期刊论文至少1篇;或者指导中心成员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或EI检索期刊论文1篇。
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批准的开放课题资助经费实行一次核定,两批拨款。项目批准后,即拨付课题资助经费的50%至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其余50%待课题结题验收后即拨付。根据学校财务政策,若经费无法转出拨付,校内获批人员将授权报销,校外获批人员请开具宁波大学发票进行报销。
项目负责人应当按照项目计划书组织开展研究工作,做好资助项目实施情况的原始记录,填写项目中期报告。自项目资助期满之日起60日内,项目负责人应当撰写结题报告、编制项目资助经费决算;取得研究成果的,应当同时提交研究成果报告。如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期完成研究计划的,项目负责人应当于项目资助期限届满90日前提出延期申请,申请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1年。
申报程序
1. 申请者请在认真阅读有关申请说明后,按规定格式填写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同意签字盖章后,于2021年5月6日前一式3份寄至本中心。
2. 除纸质申请材料,申请人须提供申请书及附件的电子文件(PDF格式),并注意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版申请书的内容应严格一致。
3. 最终结果将于2021年5月公布。
4. 本中心联系方式。
联系人:庄橹璐/邓岳保 电话:0574-87600316
E-mail:zhuanglulu@navbc88.com; 107723274@qq.com(抄送)
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 邮编:315211
2021年3月
附件:背景材料
机械法联络通道技术在施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隧道区间联络通道过程中,采用了掘进机从隧道管片中碾磨出洞和碾磨进洞的工艺。为此,联络通道的始发和接收端都设计安装了特殊管片,其待切削的部位没有钢筋,安放了玻璃纤维或碳纤维主筋。实践中,纤维筋因难以被切碎,往往残留或20-40公分不等的长度,有些还尾带混凝土块,进入螺旋机时往往会造成堵管,而清管是有很大风险的作业。现在设想采用无主筋的管片,仅采用短钢纤维或短聚合纤维,这时候的管片具备一定的抗弯、抗拉、抗剪等力学性能,所配的混凝土强度不能太高,以免影响切削效率,但也应保证短期服役工况(6个月)和盾构机拼装工况的安全。